帮卒中患者重归社会学校-拉萨母婴育儿网
当前位置:首页 >> 育儿周刊 >> 正文

帮卒中患者重归社会学校

发表日期:2019-07-31 | 来源 :拉萨母婴育儿网  

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超过200万,有约1100万脑卒中幸存者;其中有3/4的幸存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,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,重度致残者占40%以上。卒中幸存者常伴有运动功能障碍、感觉功能障碍,以及言语、认知或吞咽障碍,他们面临着身体残疾的痛苦和生活信念受挫的双重折磨,其家人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。

对于卒中给生存者所带来的致残,并不是毫无办法。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数据证实,脑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案。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残疾程度,预防卒中后遗症的发生,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。

对于卒中康复来说,时间是关键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医学部主任、脑卒中中心主任李刚教授指出:“脑卒中后8~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,要抓住这个‘康复黄金期’去专业的康复中心进行治疗。但遗憾的是,我国脑卒中幸存者一周内接受康复治疗的比例仅为11.5%,42.4%的患者中风后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。”

康复师一对一指导卒中患者恢复手指功能

在卒中康复领域,德国模式是公认的国际领先标准。德国脑卒中康复医学已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,并且以循证医学为基础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不断地创新康复技术,获得了显著的成绩。早在2005年,德国就有36.5万名卒中康复者实现了重新就业,约占康复总人数的45%。到2020年,这一数字将突破41.7万。

在谈及德国康复模式的成功之处时,德国卒中康复专家Paul Sch?nle教授总结了三大特点:全方位、多维度的动态治疗系统;精细化的个体康复方案;兼顾身心的人文关怀。具体而言:

1.全方位、多维度的动态治疗系统:获得良好康复效果的基石。

者的主观意志对康复周期长短和效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,同时也是为患者设置康复目标的重要参考维度之一男生马甲。比如,一位患者爱好书法,他最大的愿望是能重新拿起毛笔写字。那么,医疗团队就会首先评估他通过康复达成这一目标的可能性。如果可能性较大,就会针对这一优先目标制定康复方案。然后北京建材加盟代理,再在患者病情动态评估的基础上,开展物理疗法、作业疗法、认知疗法、言语疗法和心理疗法等多元化治疗手段。考虑到简单重复的训练容易让患者感觉枯燥,专业的康复中心还会专门设计多样化的治疗课程彩装膜,比如画油画、做手工、下棋等,寓“治”于乐,从而激发患者的兴趣、提高治疗依从性。

体感游戏寓教于乐,帮助卒中患者“快乐”康复

2.精细化的个体康复方案: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。

细节往往是决定康复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。很多卒中患者个体间的症状表现差异很小,可能需要对某些细微之处进行观察和判断,这就需要详细辨别患者的疾病过程、受损位置和症状表现;针对个体的细微差异,定制相应的治疗方案。例如,仅针对不同病情的手指康复训练方案就有100多种。在技能恢复方面,可以设计丰富的辅助工具,例如特制的筷子和勺子,用来帮助患者在手部动作不便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吃饭。这既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,也可大大减轻家人照料患者的压力。

3.兼顾身心的人文关怀:让康复之路不再孤独。

卒中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困扰,也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。专业的康复中心给每位患者配置一名康复管理员,他(她)将全程陪伴患者及其家人,给予他们支持和关怀。这位贴身的专属病案管理员不仅负责监督和鼓励患者完成康复计划,也是患者和家属与医生、护士和康复师之间的沟通桥梁。

康复师一对一指导卒中患者训练肢体肌肉力量

“罹患卒中的患者就像回到了婴幼儿阶段。他们失去了走路、说话、吃饭,甚至是握抓物体等最基本的技能。康复就是帮助他们重新学习、掌握这些技能,从而重回正常生活甚至是工作岗位。这个过程并不比幼儿阶段的学习容易,所以他们不仅需要物理治疗,更需要理解、鼓励、支持和关怀。”Paul Sch?nle教授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:“我们希望给卒中患者提供一个可以重新学习的‘学校’。帮助他们重新掌握生活的技能,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、自信和尊严。”▲

拉萨母婴育儿网 Copyrights ?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.
本站除标明"本站原创"外所有照片版权归创作人所有,如有冒犯,请直接联系本站,我们将立即予以纠正并致歉!